磷脂酰丝氨酸在乳制品中的应用:从酸奶到乳酸菌饮料
发表时间:2025-09-22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简称 PS)作为一种天然磷脂类物质,因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乳化性及潜在的生理活性,在乳制品加工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酸奶与乳酸菌饮料这类发酵型乳制品中,既能优化产品的加工特性与品质,又能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属性,为低脂、高蛋白等新型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了支持。
在酸奶加工中,磷脂酰丝氨酸的核心作用首先体现在改善质构与稳定性上。酸奶的品质很大程度依赖于蛋白质网络结构的形成 —— 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会通过交联形成凝胶状网络,而它凭借其双亲性(分子结构中含亲水性的磷酸丝氨酸头部与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能主动吸附在蛋白质分子表面,调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普通全脂酸奶,磷脂酰丝氨可填充蛋白质网络中的空隙,减少网络结构的松散性,使酸奶质地更均匀细腻,降低因储存过程中蛋白质网络收缩导致的乳清析出(即“乳清上浮”)问题,延长产品货架期内的稳定性;而在低脂或脱脂酸奶中,磷脂酰丝氨的作用更为关键:由于脂肪含量降低,原有的脂肪-蛋白质协同稳定体系被破坏,易出现质地粗糙、口感寡淡、凝胶强度不足等问题,此时它可替代部分脂肪的乳化与稳定功能,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增强凝胶网络的致密性,同时其疏水性尾部能模拟脂肪的润滑感,提升低脂酸奶的顺滑度与醇厚口感,弥补低脂带来的品质缺陷。
其次,在酸奶的发酵环节,磷脂酰丝氨酸对乳酸菌的生长与活性具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乳酸菌的增殖效率与代谢产物(如乳酸、风味物质)的生成,直接影响酸奶的酸度、风味及益生菌活性。磷脂酰丝氨作为一种天然磷脂,可为乳酸菌提供细胞膜合成所需的磷脂成分,尤其在发酵后期环境酸度升高时,它能通过调节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与完整性,减轻酸性环境对乳酸菌的胁迫损伤,提高菌体的存活率。研究表明,将其添加在酸奶发酵基质中(通常为 0.1%-0.5%)可使乳酸菌(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活菌数在发酵末期提升1-2个数量级,且在低温储存(4℃)14-21天内,活菌数仍能保持较高水平,更易达到“每100g含10^8CFU以上益生菌” 的功能型酸奶标准。此外,磷脂酰丝氨还可能通过调控乳酸菌的代谢路径,促进乙酸、丙酸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使酸奶的风味更浓郁协调,减少因发酵不均导致的“涩味”或“异味”。
在乳酸菌饮料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应用重点聚焦于解决体系稳定性与口感分层问题。乳酸菌饮料通常为液体状态,且多为低脂或无脂配方,体系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酪蛋白、乳清蛋白)、乳酸菌菌体及少量碳水化合物,易因粒子间的引力作用发生聚集沉淀,或因油水(若添加少量风味油脂)分布不均出现分层。磷脂酰丝氨作为高效乳化剂,其双亲性结构能在蛋白质粒子与水相界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降低界面张力,阻止蛋白质粒子的聚集;同时,其分子可与乳清蛋白中的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通过氢键或疏水作用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粒子,利用电荷排斥作用进一步分散粒子,延缓沉淀速度。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乳酸菌饮料,添加磷脂酰丝氨后,产品的离心沉淀率可从15%以上降至5%以下,浊度变化率显著降低,货架期能从传统的7-10天延长至21-28天。
同时,磷脂酰丝氨酸还能优化乳酸菌饮料的口感与功能附加值。液体状态的乳酸菌饮料易因蛋白质含量较高(通常1%-3%)出现“糊口感”,而它的加入可通过降低蛋白质分子间的内聚力,使饮料口感更清爽顺滑,同时其分子中的脂肪酸链能带来柔和的“丝滑感”,提升饮用体验。从功能角度看,磷脂酰丝氨本身被认为具有辅助调节神经功能的潜力,将其与乳酸菌的肠道调节作用结合,可开发出“双功能”乳酸菌饮料 —— 既满足消费者对 “益生菌护肠” 的基础需求,又叠加“PS助力脑部健康”的进阶功能,尤其适合儿童、学生及职场人群等对功能型饮品需求较高的群体。在实际生产中,磷脂酰丝氨的添加方式需根据饮料工艺调整:若为后杀菌型乳酸菌饮料,需在发酵结束、均质前加入它,通过均质(20-30MPa)使其充分分散;若为无菌灌装的非杀菌型饮料,则需选择高纯度(≥95%)的食品级磷脂酰丝氨S,避免杂质影响乳酸菌活性,添加量通常控制在0.2%-0.6%,既能保证稳定性,又不会因添加过量导致风味油腻。
需要注意的是,在乳制品中应用磷脂酰丝氨酸时,需兼顾加工工艺兼容性与安全性。磷脂酰丝氨的热稳定性较好,在酸奶巴氏杀菌(85-95℃,5-10min)或乳酸菌饮料的均质加热过程中,其结构不易被破坏,乳化与稳定功能可正常发挥;但需避免与高浓度钙离子(如过量添加乳清钙的强化型乳制品)直接接触,否则可能因钙离子与它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沉淀,影响其功能效果。此外,目前食品级磷脂酰丝氨多从大豆磷脂或牛脑磷脂中提取,需严格控制原料纯度,避免重金属(如铅、砷)及污染物残留,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如中国 GB 284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脂》中对磷脂类物质的要求),同时针对大豆过敏人群,需在产品标签中标注“含大豆成分”,保障消费安全。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