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的化学结构与生物合成机制解析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的化学结构与生物合成机制解析

发表时间:2025-07-23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是一种重要的膜磷脂,以下是其化学结构与生物合成机制的相关解析:

一、化学结构

基本组成:分子式为C42H82NO10P,分子量约为792.1g/mol,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丝氨酸组成。

具体结构:以甘油-3-磷酸为主链,甘油的C1C2位通过酯键连接两个脂肪酸,构成非极性尾部。不同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中脂肪酸种类有所不同,常见的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少量二十碳四烯酸等,且C2位的脂肪酸碳链一般更长,不饱和键更多。甘油的C3位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丝氨酸与磷酸形成的磷脂头基,构成极性头部,该头部带有负电荷,具有亲水性,而脂肪酸尾部具有亲脂性,使得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双亲性。

二、生物合成机制

原核生物中的合成: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体中,磷脂酰丝氨酸是通过丝氨酸与胞苷二磷酸(CDP-甘油二酯缩合生成,生成的磷脂酰丝氨酸还可以进一步脱羧转化为磷脂酰乙醇胺。

哺乳动物中的合成:在哺乳动物中,磷脂酰丝氨酸主要在细胞内质网原生质表面合成。一种途径是由磷脂酰丝氨酸合酶Ⅰ催化L-丝氨酸与磷脂酰胆碱发生钙离子依赖性碱交换反应;另一种途径是由磷脂酰丝氨酸合酶Ⅱ催化L-丝氨酸与磷脂酰乙醇胺进行类似的钙离子依赖性碱交换反应。新合成的磷脂酰丝氨酸可结合磷脂转运蛋白被转运至线粒体膜上,在脱羧酶作用下脱羧成磷脂酰乙醇胺,后者又能返回内质网,通过磷脂酰丝氨酸合酶Ⅱ再转变回磷脂酰丝氨酸。此外,在动物肝脏中,磷脂酰丝氨酸还可以转化为磷脂酰胆碱。

植物中的合成:植物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主要通过磷脂与丝氨酸的依赖Ca²⁺的碱交换反应,然而在一些物种如小麦中还存在CDP-甘油二酯途径来合成磷脂酰丝氨酸。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