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的复配
发表时间:2025-10-24磷脂酰丝氨酸(PS)与益生菌的复配,核心是通过“功能协同+稳定性互补”实现 1+1>2 的效果 ——它可调节肠道细胞功能、改善肠道屏障,为益生菌定植提供良好微环境;益生菌则能通过代谢活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提升其吸收利用效率,二者复配在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代谢改善等领域具有显著应用潜力,同时需通过微胶囊化等技术解决复配后的稳定性问题。
一、复配的核心协同机制:从肠道微环境到功能互补
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的协同作用围绕“肠道健康”展开,它为益生菌创造适宜定植的肠道环境,益生菌则通过菌群调节强化它的生理功能,形成双向促进的复配优势。
(一)为益生菌定植提供“肠道屏障基础”
肠道屏障功能(物理屏障、免疫屏障)的完整性是益生菌成功定植的关键,磷脂酰丝氨酸通过改善肠道细胞功能,为益生菌营造稳定的定植环境:
增强肠道物理屏障:磷脂酰丝氨酸是肠道上皮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提升细胞膜流动性(体外实验显示,补充它后肠道上皮细胞膜流动性提升15%-20%),增强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如 occludin、claudin 蛋白表达量提升25%-30%),减少肠道渗漏 —— 这能避免有害菌及其毒素破坏肠道微环境,为益生菌(如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提供“安全定植空间”,使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植数量提升30%-40%。
调节肠道免疫屏障:磷脂酰丝氨酸可抑制肠道过度免疫反应(如减少促炎因子 TNF-α、IL-6 的表达,下降幅度达20%-25%),避免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对益生菌的“误伤”;同时,它能促进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增强对益生菌的“识别耐受性”,帮助益生菌逃避免疫清除,延长定植时间(从2-3天延长至5-7天)。
(二)益生菌通过菌群调节提升磷脂酰丝氨酸的吸收与功能
益生菌的代谢活动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内环境(如 pH 值、酶活性),不仅能减少磷脂酰丝氨酸在肠道内的降解,还能间接强化其生理功能:
减少磷脂酰丝氨酸肠道降解,提升吸收效率:肠道内的磷脂酶(如磷脂酶 A2)会降解磷脂酰丝氨酸,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益生菌(如乳杆菌属)可分泌抗菌肽或有机酸,抑制肠道内产磷脂酶的有害菌(如某些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下降 35%-45%),减少它的降解损耗;同时,益生菌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如丁酸)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表达“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加速其吸收,使磷脂酰丝氨酸的肠道吸收率提升 20%-30%。
协同改善肠道与全身代谢:磷脂酰丝氨酸可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分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辅助代谢健康,而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如增加产 SCFAs 菌丰度),进一步增强其代谢调节效果 —— 动物实验显示,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复配组(PS 200mg/kg+乳双歧杆菌 10¹⁰ CFU/kg)的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幅度(40%-45%),显著高于其单独组(25%-30%)与益生菌单独组(20%-25%),体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二、复配的稳定性挑战与解决方案
磷脂酰丝氨酸(易氧化、易水解)与益生菌(易失活、对环境敏感)复配后,在加工(高温、高压)、储存(氧气、湿度)过程中易出现稳定性问题,需通过“靶向保护技术+工艺优化”保障二者活性。
(一)复配后的核心稳定性挑战
磷脂酰丝氨酸的氧化与水解:益生菌的代谢活动会消耗肠道内氧气,理论上可减少其氧化,但在复配加工(如制粒、干燥)中,高温(>60℃)、氧气暴露仍会导致它发生氧化(活性保留率降至 60%-70%);同时,益生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如乳酸)可能降低体系 pH(<4.0),加速磷脂酰丝氨酸的磷脂键水解,进一步降低活性。
益生菌的活性流失:磷脂酰丝氨酸的疏水性可能导致益生菌细胞脱水(尤其在干燥过程中),使益生菌存活率从初始的 90%以上降至 30%-40%;此外,复配体系中的其他成分(如糖类、矿物质)可能与益生菌细胞壁发生相互作用,破坏细胞结构,导致失活。
(二)稳定性提升的关键技术方案
双层微胶囊化保护:同时保障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活性采用“内层包埋益生菌+外层包埋PS”的双层微胶囊结构,壁材选择兼顾密封性与相容性:
内层(益生菌包埋):选用耐酸性、成膜性好的壁材(如海藻酸钠+壳聚糖),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胆汁损伤,同时避免与磷脂酰丝氨酸直接接触导致的脱水;
外层(PS 包埋):选用抗氧化性壁材(如乳清蛋白+维生素 E),隔绝氧气与高温,减少其氧化;
效果:经双层微胶囊化后,复配体系在 80℃干燥 30分钟,磷脂酰丝氨酸的活性保留率达 85%以上,益生菌存活率达70%以上(未包埋组仅 30%-40%);4℃储存 3个月,二者活性仍能保留 65%以上。
工艺优化:低温、低氧环境控制复配加工过程中,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减少对二者活性的破坏:
混合温度:控制在 25-30℃,避免高温导致磷脂酰丝氨酸氧化与益生菌失活(超过 40℃时,益生菌存活率每升 10℃下降 15%-20%);
干燥方式:采用冷冻干燥(而非喷雾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40 至-50℃,真空度<10 Pa,极大程度保留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活性(冷冻干燥后益生菌存活率达 80%以上,它保留率达 90%以上);
氧气控制:加工与包装过程中充入氮气(氧气浓度<1%),减少氧气对磷脂酰丝氨酸氧化与益生菌代谢的影响,延长保质期。
复配辅料协同保护添加具有保护作用的辅料,进一步提升复配体系稳定性:
抗氧化辅料:添加 0.02%-0.05%的茶多酚或维生素C,清除体系中的活性氧,减少磷脂酰丝氨酸氧化;
益生元协同:添加低聚果糖、菊粉等益生元(添加量 5%-10%),既能为益生菌提供“食物”,促进其增殖(益生菌数量提升 2-3倍),又能通过益生元的黏附作用,在磷脂酰丝氨酸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水解。
三、复配的典型应用场景与效果验证
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的复配在食品、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适合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代谢改善相关的产品,典型应用场景及效果如下:
(一)肠道健康类产品(如益生菌固体饮料、发酵乳)
复配方案:磷脂酰丝氨酸(添加量0.1%-0.3%)+ 乳双歧杆菌 BB-12(10⁹-10¹⁰CFU/份)+ 低聚果糖(5%-8%);
核心效果:人体实验显示,每日摄入该复配产品4周,受试者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量提升 30%-35%,肠道渗漏标志物(血清内毒素)下降 25%-30%;同时,肠道内有益菌(乳杆菌、双歧杆菌)丰度提升 2-3倍,有害菌(梭状芽孢杆菌)下降 40%-45%,肠道排便频率与粪便形态显著改善。
(二)免疫调节类产品(如儿童益生菌咀嚼片、中老年营养粉)
复配方案:磷脂酰丝氨酸(添加量 0.2%-0.5%)+ 嗜酸乳杆菌 LA-5(10⁸-10⁹CFU/份)+维生素 D(5-10μg/份);
核心效果:针对 3-6 岁儿童的实验显示,连续摄入8周,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NK 细胞活性)提升 20%-2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下降 30%-35%;中老年人群实验中,受试者的炎症因子(IL-6、CRP)水平下降 25%-30%,免疫球蛋白 IgG 含量提升 15%-20%,体现出免疫协同调节作用。
(三)代谢改善类产品(如体重管理代餐奶昔、血糖调节保健食品)
复配方案:磷脂酰丝氨酸(添加量0.3%-0.6%)+植物乳杆菌LP-115(10¹⁰CFU/份)+膳食纤维(菊粉,3%-5%);
核心效果:针对超重人群的实验显示,每日摄入该复配产品12周,受试者体脂率下降 4%-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提升15%-20%;同时,肠道内产SCFAs菌(如罗斯氏菌)丰度提 2倍,SCFAs浓度(尤其是丁酸)升高30%-35%,间接辅助磷脂酰丝氨酸改善代谢的功能。
磷脂酰丝氨酸与益生菌的复配,通过“PS改善肠道屏障、益生菌优化菌群环境”的双向协同,在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代谢改善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复配的核心挑战在于稳定性,需通过双层微胶囊化、低温低氧工艺、辅料协同保护等技术,同时保障其抗氧化/抗水解能力与益生菌的存活率。未来,随着复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如靶向肠道释放的微胶囊),二者的协同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更多创新方向。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