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即饮咖啡中的稳定性研究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即饮咖啡中的稳定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5-09-04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作为一种具有神经调节功能的活性磷脂,在功能性即饮咖啡中的应用需解决其稳定性问题。即饮咖啡的复杂体系(含油脂、酸性成分、高温加工及储存条件)易导致磷脂酰丝氨酸氧化降解或结构破坏,其稳定性研究主要围绕加工过程和储存阶段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展开。

一、加工过程对磷脂酰丝氨酸稳定性的影响

即饮咖啡的加工环节(如原料混合、均质、杀菌、灌装)是磷脂酰丝氨酸稳定性面临的首要挑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 温度与加热时间

高温杀菌(如超高温瞬时灭菌 UHT、巴氏杀菌)是即饮咖啡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关键步骤,但会加速磷脂酰丝氨酸的降解,其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链(如亚油酸、亚麻酸)在高温下易发生氧化,导致酯键断裂;同时,其极性头部的丝氨酸基团可能因热诱导发生脱羧反应,破坏分子结构。研究表明,在121UHT处理下,磷脂酰丝氨酸的保留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显著下降 —— 处理10秒时保留率约85%,处理30秒时降至60% 以下;而65℃巴氏杀菌30分钟,它保留率可维持在 90% 以上,但需配合其他防腐技术控制微生物风险。

2. 体系pH

即饮咖啡通常呈弱酸性(pH4.5-6.0),此环境下磷脂酰丝氨酸的稳定性受双重影响:一方面,酸性条件可抑制脂肪酶(若咖啡中含乳成分)对其水解作用;另一方面,过低 pH(如 pH < 4.0)会促进磷脂酰丝氨酸分子的质子化,增强其与咖啡中多酚类物质(如绿原酸)的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致磷脂酰丝氨酸的活性损失,例如,当咖啡pH降至3.5时,它与绿原酸的结合率可达 30%,显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3. 均质处理

均质过程通过高压破坏脂肪球结构,促进体系乳化,但高剪切力可能导致磷脂酰丝氨酸分子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破裂。若即饮咖啡含乳脂或植物油脂,它作为乳化剂可吸附于油-水界面,但过度均质(如压力>30MPa)会使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发生聚集,反而降低其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增加氧化敏感性。

二、储存阶段影响磷脂酰丝氨酸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即饮咖啡的储存条件(温度、光照、氧气、储存时间)对 PS 的长期稳定性影响显著:

1. 储存温度

低温储存(如4-10℃)可显著延缓磷脂酰丝氨酸的氧化降解。在常温(25℃)储存下,其氧化速率是 4℃条件下的2-3倍,且氧化产物(如醛类、酮类)会进一步加速磷脂酰丝氨酸的降解;而高温储存(37℃以上)不仅促进氧化,还会加剧它与咖啡中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如美拉德反应),导致其活性完全丧失。数据显示,25℃储存 3 个月,其保留率约 70%;而 37℃储存相同时间,保留率可降至 40% 以下。

2. 氧气与光照

即饮咖啡包装中的残留氧气是磷脂酰丝氨酸氧化的主要诱因,氧气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攻击它的不饱和脂肪酸链,导致其氧化酸败。同时,光照(尤其是紫外线)会激发体系中的光敏物质(如咖啡碱、多酚)产生活性氧,进一步加速其降解。采用不透氧包装(如铝箔复合膜)并配合充氮处理,可将它的氧化速率降低 50% 以上;而透明PET瓶包装在光照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的月损失率可达 15%-20%

3. 体系成分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即饮咖啡中的其他成分对磷脂酰丝氨酸的稳定性存在复杂影响:

抗氧化成分:咖啡本身含有的绿原酸、咖啡醇等抗氧化物质,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延缓磷脂酰丝氨酸氧化,低浓度(<0.1%)时能使其储存稳定性提升 10%-15%

金属离子:若原料或加工过程引入铁、铜等过渡金属离子,会催化磷脂酰丝氨酸的氧化反应,即使浓度仅为0.1mg/kg,也可使其氧化速率增加 2 倍;

乳成分:含乳即饮咖啡中,乳蛋白(如酪蛋白)可通过与磷脂酰丝氨酸形成复合物发挥保护作用,而乳脂肪的存在则可能因竞争抗氧化剂加速其氧化。

三、提升磷脂酰丝氨酸在即饮咖啡中稳定性的技术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通过以下手段改善磷脂酰丝氨酸的稳定性:

1. 微胶囊包埋技术

采用壁材(如麦芽糊精、酪蛋白酸钠、环糊精)对磷脂酰丝氨酸进行微胶囊包埋,形成物理屏障隔绝氧气、光线和高温。研究表明,经双层包埋(内层为酪蛋白,外层为麦芽糊精)的磷脂酰丝氨酸,在UHT处理后保留率可达90%,常温储存3个月保留率仍超75%,且不影响咖啡的感官品质。

2. 抗氧化剂复配

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与磷脂酰丝氨酸协同作用,抑制氧化反应,例如,0.02% 维生素E0.01% 迷迭香提取物复配,可使它在 25℃储存条件下的半衰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且对咖啡风味无显著影响。

3. 工艺参数优化

调整加工条件以减少磷脂酰丝氨酸损失:采用中低温杀菌(如75/15秒)结合无菌灌装技术;控制均质压力在 15-20 MPa,确保其均匀分散;将体系pH调节至5.0-5.5,减少与多酚的相互作用。

4. 包装与储存条件控制

选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如铝塑复合罐),并在灌装前进行抽真空或充氮处理,降低氧气残留;建议产品储存于避光、阴凉环境(<25℃),并明确标注保质期内的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衰减率(如每月不超过 5%)。

磷脂酰丝氨酸在即饮咖啡中的稳定性受加工温度、体系pH、氧气、光照及成分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通过微胶囊包埋、抗氧化剂复配及工艺优化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其稳定性,为功能性即饮咖啡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