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25-07-30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细胞膜中的磷脂,因其对神经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热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围绕认知功能改善、情绪调节及特定人群营养补充展开,同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提升其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以下从开发路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开发路径:从原料提取到剂型创新

1. 原料来源与提取技术

磷脂酰丝氨酸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大豆、蛋黄和向日葵提取物。早期产品多采用牛脑提取,但因疯牛病风险逐渐被淘汰。目前主流方法是通过磷脂酶DPLD)催化大豆卵磷脂转化,或从向日葵油中分离,后者因低致敏性和高纯度成为新兴选择,例如,WHC小精灵鱼油采用向日葵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与Omega-3复配后显著改善儿童认知功能。此外,基因工程技术(如毕赤酵母改造)已实现PS的微生物合成,产率达18g/L,成本降低 40%

2. 剂型设计与稳定性优化

固体剂型:胶囊、片剂是常见形式,压片糖果中添加量通常为0.1-0.3g/片,兼顾口感与剂量控制。

液体剂型:针对传统磷脂酰丝氨酸在液体中易沉淀的问题,励成开发了水分散型 PSPS-CWD),可快速分散于饮料中,无漂浮或沉淀,适用于调制乳、口服饮料等。

复配制剂:磷脂酰丝氨酸常与DHA、维生素B族等成分协同增效。

二、应用现状:从膳食补充到精准营养

1. 核心功能与临床验证

认知改善: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每日补充100-300mg磷脂酰丝氨酸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记忆、注意力和语言能力。

情绪调节:磷脂酰丝氨酸通过调节皮质醇水平缓解压力,临床试验中,补充它的受试者在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时间显著减少,抑郁症状改善效果与抗抑郁药丙咪嗪相当。

神经保护:磷脂酰丝氨酸可增加神经元膜流动性,促进树突棘形成,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程。

2. 市场产品与消费场景

膳食补充剂:占据54%的市场份额,代表产品包括自然之宝记忆原素、Puritan's Pride脑磷脂PS等,主要针对中老年和学生群体。

功能性食品:磷脂酰丝氨酸被添加到乳制品(如培芝中老年奶粉)、饮料(如雷蛇能量胶)和运动补剂(如耐克 Recover Pro)中。

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欧盟允许大豆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用于特医食品,针对脑损伤或代谢疾病患者。中国市场则通过新资源食品认证,允许在非婴幼儿食品中添加,剂量上限600mg/天。

3. 区域市场与消费趋势

北美是非常大的市场(占31%),欧洲次之(28%),中国因老龄化加速和消费升级,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12%增长至2026年的18%。消费者偏好呈现两极化:高端产品强调“脑黄金”概念(如纳米递送技术),大众产品则通过复配降低成本。

三、技术突破与未来方向

1. 生物利用度提升

纳米递送系统:辉瑞开发的磷脂酰丝氨酸-金纳米颗粒(PS-AuNP)使神经元吸收效率提升 80%,并实现脑靶向递送。中科院的微胶囊脂质体包埋技术将其氧化稳定性从6个月延长至3年,为长期储存提供可能。

结构修饰:通过棕榈酰化修饰,磷脂酰丝氨酸的血脑屏障透过率从5%提升至22%,增强脑部富集效果。

2.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性

中粮集团利用豆粕提取磷脂,联产功能饲料与高纯磷脂酰丝氨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精准营养与个性化干预

结合基因检测和代谢组学,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化配方,例如,针对素食者设计高磷脂酰丝氨酸含量的植物基产品,或为运动员定制磷脂酰丝氨酸-肌酸复合补剂以缓解肌肉疲劳。

挑战与展望

尽管磷脂酰丝氨酸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广泛,仍面临成本高(原料价格>4000 /kg)、消费者认知不足等问题。未来需通过规模化生产(如微生物合成)和技术创新(如纳米包埋)降低成本,同时加强科普教育以提升市场渗透率。随着脑健康需求的增长和精准营养理念的普及,磷脂酰丝氨酸有望从单一补充剂升级为综合健康管理方案的核心成分,尤其在老龄化社会和快节奏生活背景下,其市场潜力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