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不同来源磷脂酰丝氨酸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与生物活性关联
发表时间:2025-07-24磷脂酰丝氨酸主要从牛脑、大豆等中提取。不同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这使其生物活性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牛脑来源:牛脑提取的磷脂酰丝氨酸中,脂肪酸组成较为丰富,含有约1%的棕榈酸(16:0)、40%-41%的硬脂酸(18:0)、28%-30%的油酸(18:1),还含有一定量的α-亚麻酸(18:3)、花生四烯酸(20:4)、二十碳五烯酸(20: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赋予其较强的神经生物学活性,有助于维持大脑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对于神经信号传导、突触功能维持等至关重要,其中,DHA(22:6)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对改善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
大豆来源:用大豆卵磷脂生产磷脂酰丝氨酸时,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棕榈酸。亚油酸属于 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大豆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也能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信号传导。虽然其不饱和脂肪酸种类相对牛脑来源的较少,神经相关的特定脂肪酸含量较低,并且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常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
总体而言,牛脑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在神经功能相关的生物活性上可能更具优势,而大豆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也有较好的保健功效,且更易获取和应用,两者在不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