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神经发育支持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公司动态

磷脂酰丝氨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神经发育支持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发表时间:2025-11-26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细胞(尤其大脑、神经细胞)中的磷脂类物质,是婴幼儿神经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核心围绕“神经细胞结构构建、信号传导优化、认知功能发育支持”展开,同时经多项临床研究验证安全性良好,以下是具体的作用机制与安全性评估分析:

一、磷脂酰丝氨酸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支持作用

婴幼儿期(0~3 岁)是大脑与神经系统快速发育的关键窗口期,磷脂酰丝氨酸通过参与神经细胞的结构形成、功能调控及代谢过程,从多维度支持神经发育,具体作用如下:

1. 构建神经细胞膜结构,增强细胞稳定性

磷脂酰丝氨酸是神经细胞膜的核心组成成分(占细胞膜磷脂总量的10%~20%),其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头与疏水性脂肪酸链,可与胆固醇、其他磷脂协同构成稳定的细胞膜双分子层:

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快速增殖与分化,磷脂酰丝氨酸为新生成的神经细胞提供结构原料,促进神经细胞膜的完整形成,增强细胞对内外环境的耐受性;

磷脂酰丝氨酸可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通透性,改善神经细胞内外物质(如营养物质、离子)的交换效率,为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如能量产生、信号分子合成)提供良好环境;

临床研究显示,补充磷脂酰丝氨酸的婴幼儿,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膜的完整性指标(如膜电位稳定性、物质转运效率)显著优于未补充组,为后续神经功能发育奠定结构基础。

2. 优化神经信号传导,提升突触连接效率

神经信号传导依赖突触(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结构)的功能完整性,磷脂酰丝氨酸通过调节突触膜的信号传递机制,增强神经细胞间的沟通效率:

磷脂酰丝氨酸可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同时提升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敏感性,加速神经信号在突触间的传递,改善神经回路的反应速度;

婴幼儿期突触连接呈“爆发式增长”,磷脂酰丝氨酸能促进突触的形成与成熟,增加突触密度(尤其在大脑皮层、海马体等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区域),帮助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

动物实验与临床追踪表明,补充磷脂酰丝氨酸的婴幼儿,在12月龄时的认知发育评分(如精细动作、语言理解、社交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24月龄时的记忆力、注意力表现更优,体现了神经信号传导优化对认知功能的促进作用。

3. 调节神经细胞代谢,保护神经功能

婴幼儿神经细胞代谢旺盛,易受氧化应激、能量不足等因素影响,磷脂酰丝氨酸通过以下方式保护神经功能:

作为细胞膜上的“抗氧化剂载体”,磷脂酰丝氨酸可结合维生素 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膜的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风险;

促进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提升ATP生成效率,为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信号传导提供充足能量,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的发育迟缓;

对早产儿或存在神经发育风险的婴幼儿,磷脂酰丝氨酸可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反应(抑制促炎因子分泌),减轻脑部炎症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神经发育结局。

4. 协同其他营养素,放大神经发育支持效应

磷脂酰丝氨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并非单独作用,而是与DHAARA、胆碱、牛磺酸等神经发育相关营养素形成协同效应:

DHA/ARA协同:DHA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脂肪酸,磷脂酰丝氨酸可增强 DHA 在细胞膜上的稳定性与结合效率,共同促进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与信号传导功能;

与胆碱协同: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前体,磷脂酰丝氨酸可促进胆碱向神经细胞内转运,提升乙酰胆碱的合成量,进一步优化神经信号传递;

临床研究证实,复合添加PSDHA、胆碱的配方奶粉,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效果(如语言表达、问题解决能力)显著优于单一添加某一种营养素的配方。

二、磷脂酰丝氨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安全性评估

PS 的安全性已通过多项毒理学试验、临床研究及长期市场应用验证,符合婴幼儿食品的安全要求,具体评估维度如下:

1. 毒理学安全性数据

急性毒性: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磷脂酰丝氨酸的半数致死量(LD₅₀)>2000mg/kg体重,远高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实际添加剂量(通常为30~50mg/100g 奶粉),急性摄入无中毒风险;

亚慢性与慢性毒性:长期喂养试验(大鼠喂养12个月、犬喂养24个月)表明,按每日500mg/kg体重剂量补充磷脂酰丝氨酸,动物的生长发育、肝肾功能、血液学指标均无异常,未出现致癌、致突变、致畸等毒性反应;

代谢安全性:婴幼儿体内可通过自身合成少量磷脂酰丝氨酸,外源性补充的可被肠道消化吸收(吸收率约 80%),并优先转运至大脑、神经组织,代谢产物(如脂肪酸、磷酸)可被机体利用或排出,无代谢产物蓄积风险。

2. 临床应用安全性验证

短期临床安全性:多项针对0~12月龄婴幼儿的临床研究显示,食用含磷脂酰丝氨酸的配方奶粉(添加量30~50mg/100g12周后,婴幼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与食用普通配方奶粉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未出现腹泻、便秘、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

长期安全性追踪:对食用含磷脂酰丝氨酸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进行2年追踪随访,结果显示其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与磷脂酰丝氨酸相关的长期不良影响,且神经发育、免疫功能均正常;

过敏风险评估:磷脂酰丝氨酸是天然磷脂类物质,并非常见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临床研究中未发现婴幼儿因摄入它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过敏风险极低。

3. 国内外法规标准合规性

国际层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已批准磷脂酰丝氨酸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认为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添加剂量(每日摄入量1~2mg/kg体重)是安全的;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允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磷脂酰丝氨酸,明确了添加限量与质量标准;

国内层面: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及后续增补公告,磷脂酰丝氨酸可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推荐添加量为30~50mg/100g奶粉(对应婴幼儿每日摄入量约1~2mg/kg体重),且要求磷脂酰丝氨酸的纯度≥50%,重金属(铅、砷、汞)、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符合婴幼儿食品要求。

4.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剂量控制:过量添加磷脂酰丝氨酸(每日摄入量>5mg/kg体重)可能导致婴幼儿胃肠道不适(如腹胀、腹泻),但目前配方奶粉中的添加量均在安全范围内,无需担心过量风险;

来源安全性: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使用的磷脂酰丝氨酸多来源于大豆、蛋黄等天然原料,需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如无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且通过食品级提取工艺制备,避免引入有害物质;

特殊人群适配:对大豆、蛋黄过敏的婴幼儿,需选择以其他原料(如牛奶磷脂)为来源的磷脂酰丝氨酸配方奶粉,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磷脂酰丝氨酸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支持作用明确,通过“构建神经细胞膜、优化信号传导、保护神经功能”及与其他营养素的协同效应,为婴幼儿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提供关键支持,尤其在认知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促进效果已得到临床验证。其安全性经毒理学试验、长期临床追踪及国内外法规认可,在推荐添加剂量范围内,婴幼儿食用含磷脂酰丝氨酸的配方奶粉无不良反应风险,胃肠道耐受性良好,过敏风险极低。

实际应用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标准控制磷脂酰丝氨酸的添加量与原料质量,确保其与DHAARA、胆碱等营养素的比例适配,以最大化神经发育支持效果。对于特殊婴幼儿(如早产儿、过敏体质),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的临床研究,探索磷脂酰丝氨酸在不同发育阶段婴幼儿中的精准应用方案,为其在婴幼儿食品中的优化使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