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从大豆油脚中提取磷脂酰丝氨酸的绿色溶剂体系开发
公司动态

从大豆油脚中提取磷脂酰丝氨酸的绿色溶剂体系开发

发表时间:2025-11-18

大豆油脚作为大豆油脂精炼的副产物,其中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约15.8%,是提取它的优质低成本原料。开发适配该原料的绿色溶剂体系,核心是规避传统氯仿等有毒溶剂,选用可再生、低毒、易回收的溶剂,同时适配大豆油脚中磷脂与中性油、蛋白质等杂质共存的成分特点。以下是几种已具应用潜力或研发价值的绿色溶剂体系及相关开发要点:

-水复合溶剂体系

体系设计:该体系是目前大豆源磷脂提取中应用较成熟的绿色体系,通常选用75%-85%的乙醇-水混合液。此浓度乙醇既能高效溶解大豆油脚中的磷脂酰丝氨酸等极性磷脂,又能抑制中性油和蛋白质的溶出;调节体系pH5.0-6.0,还可进一步减少酸性杂质溶出,降低后续纯化难度,例如有工艺以大豆油脚为原料,经离心处理后用该体系萃取,再结合凹土复合交联壳聚糖微球除杂,既能提升磷脂纯度,还能通过微球上接枝的茶多酚阻断磷脂酰丝氨酸氧化。

工艺优化:搭配超声辅助技术可显著提升提取效率,将超声功率控制在300-500W,萃取温度 40-50℃,萃取时间可缩短至1-2h,相比传统搅拌萃取效率提升明显。萃取后通过5000-8000r/min离心10-15min分离上清液,再于40-50℃、0.08-0.09MPa条件下旋转蒸发去除溶剂,磷脂酰丝氨酸回收率可达80%以上,且溶剂可回收再利用,降低环保成本。

优势与局限:优势是成本低、设备要求简单,适配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局限在于对部分非极性杂质的分离能力有限,需搭配后续除杂步骤,且长时间高温萃取可能导致少量磷脂酰丝氨酸氧化。

超临界CO₂(SC-CO₂)溶剂体系

体系设计:超临界CO₂兼具液体的溶解能力与气体的扩散性,本身无毒、不可燃、易回收,是理想的绿色萃取介质。但纯CO₂对极性较强的磷脂酰丝氨酸溶解度有限,需添加5%-10%的乙醇作为夹带剂,增强对它的选择性溶解能力,以此适配大豆油脚中它与其他磷脂共存的体系。

工艺参数:针对大豆油脚,萃取压力控制在30-40MPa,温度40-50℃,CO₂流量20-30L/h,萃取时间3-4h。该条件下可高效分离磷脂酰丝氨酸与中性油,得到的粗品中性脂含量低于5%,后续纯化难度大幅降低。萃取结束后,通过降压使CO₂快速气化分离,无溶剂残留,产品安全性高。

优势与局限:优势是绿色无污染,产物纯度高,适合高附加值磷脂酰丝氨酸产品生产;局限是设备投资大、能耗高,且高粘度的磷脂易堵塞系统,不利于连续化生产,目前更适合小批量高端产品制备。

生物质基有机溶剂体系

体系设计:选用源于天然产物的生物质溶剂,如 2-甲基四氢呋喃、γ-戊内酯、柠檬烯等,这类溶剂可从生物质资源中提取,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影响极小,例如将2-甲基四氢呋喃与γ-戊内酯按体积比12混合作为溶剂,或单独使用柠檬烯作为提取介质,均能适配磷脂酶D催化下的磷脂酰丝氨酸提取反应。

应用表现:Bi等的研究显示,将柠檬烯应用于磷脂酶D催化的转磷脂酰反应提取磷脂酰丝氨酸时,在40℃、底物浓度比31的条件下,它转化率达88%,且几乎无副产物磷脂酸生成,这类体系不仅能溶解磷脂酰丝氨酸,还能减少酶活性的损失,尤其适合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兼顾提取效率与产品活性。

优势与局限:优势是生物相容性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选择性强,副产物少;局限是部分生物质溶剂(如 γ-戊内酯)制备成本较高,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多用于实验室研发或小批量生产。

生物离子液体体系

体系设计:离子液体具有低挥发性、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以胆碱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生物离子液体,更是具备低毒、可生物降解的优势,避免了传统离子液体的环境风险。这类离子液体可作为溶剂构建提取体系,同时适配磷脂酶D催化反应,实现提取与转化一体化。

工艺效果:有研究以该类离子液体为有机相提取大豆源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在40℃、加酶量60U、底物浓度比13的条件下,它的转化率达86.5%,且磷脂酶D重复利用10次后仍保留75%的酶活。该体系可减少提取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同时解决酶回收难题,降低生产成本。

优势与局限:优势是稳定性强,可循环使用,适配酶法提取工艺;局限是离子液体的合成工艺较复杂,部分产品的粘度较高,可能影响传质效率,需通过配方优化降低粘度以提升提取速率。

本文来源于理星(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www.enzymecode.com/